安博体育青年教育范文10篇

2023-11-28 22:31:15

  安博体育根据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可以看出青年成为网络的主要使用者和建设者,是最主要的受众群体。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年干部通过网络获取新闻,查阅资料,通过网络与人接触交流,通过网络进行学习,通过网络进行物品交易,网络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通过网络可以个人动态,信息、传播信息,表明自己的立场,陈述自己的观点,参与到政治、文化、社会的各项活动中。有利于越来越多的青年干部关注重点、热点事件,推动事件的发展,对政府、对我党、对党政干部的监督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如“表哥”杨达才的落马,因为在事故现场露出不合时宜的“微笑”,被网民围观,继而被扒出佩戴多款价值不菲的名表,又因回应言辞欠妥陷入诚信危机,再因眼镜、皮带等昂贵饰物被接力曝光催生腐败疑云,直至因涉嫌严重违纪被撤职,短短27天,陕西省安监局原局长杨达才的落马让社会各界再次目睹了网络反腐的威力。但是正因为网络内容的形形,以及海量信息的庞杂与无序,致使网络中存在大量的不良信息。对于理论知识不实、政治经验不丰、辨别力薄弱、思想易受影响的青年干部来说,容易带来政治立场不坚定、“三观”不正、思想消极涣散等负面影响,不利于青年干部的成才和发展。因此进入“大数据”时代,信息化高度发达,青年干部面对的环境更加复杂、形势更加多变、干扰更加巨大,青年干部借助网络媒体获取更为丰富知识、获得更为广阔发展机遇、创造更为巨大能量的同时,也给青年干部能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带来了考验,特别是对于青年干部能否坚持理想信念带来了更为严峻的考验。因此,正确认识信息化的特点,依托信息媒介,适应时代变化,迎合青年的特性,关注青年党员的成长和发展,不断加强青年干部的教育与培养。

  强调:“青年干部是党的事业希望。青年干部精力充沛,年富力强,热情高,有闯劲。在成长过程中应扬长避短,特别要注意四忌:急于求成;自以为是;朝令夕改;眼高手低。”因此,青年干部的素质影响着党的未来与发展,青年干部教育更是党和国家发展壮大的根本与源泉。青年干部要牢记时代使命、把握时代规律、苦练时代本领、扎根时代建设、创新时展,以坚定的信念、宽广的胸怀、创新的激情、务实的态度,努力做好科学创新的奋力推动者、经济发展的勇于践行者、和谐社会的积极构建者。

  理想是指引人生的灯塔。青年干部要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并树立远大理想,用信念和理想克服艰难险阻,才能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才有追求的内在动力,才有立身之本,才能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才能为实现这个理想锲而不舍、顽强拼搏。当前,我们身边的一些青年干部之所以犯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源是放弃了理想信念,在重大原则面前栽了跟头。相反,如孔祥瑞、任长霞等“时代先锋”的先进事迹,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典型。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建设中,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些甘心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奉献终生党员干部,体现了对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追求。因此,在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许多变化的国际形势下,就更需要广大青年干部始终在理想信念上坚定不移。面对信息快速传播,多元文化并存并互相冲击的现代社会,青年干部要不断加强党的理论知识学习,深入了解党的历史,科学的辨识社会存在的各种社会现象,坚定信念。

  “青年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学习是青年的首要任务。”青年干部一定要学好理论知识和科学技术,并及时更新知识信息,既要钻研专业知识的“专”,又要广泛拓展知识领域的“宽”,既要潜心研读重视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积累,又要身心向下以素质能力为导向掌握实践技能,同时还要到基层一线实地锻炼,在实践熔炉中增长见识、砥砺品质、强化本领。一是打好理论功底。青年干部的理论素养是政治素养的灵魂,只有理论自信了,党的前进发展道路才能够自信,才能够坚定不移。因此,要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这是党和国家安身处世之根本,青年干部必须树立不断学习理论,将理论学习作为每日必修课,不断深入学习、反复学习,建立扎实的理论体系,切实增强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二是苦练实践能力。有一句名言:“青年者是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人生之王也”。青年干部思想活跃朝气盛、敢打敢拼精力旺、革新创造方法多、干事创业劲头足,这正是青年干部学习实践技能的优势所在。因此,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下,青年干部要充分利用年龄上的优势,使用好信息化手段和媒介,刻苦钻研业务技能,并通过实践积累经验,在经常性、基础性工作中增长才干。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干部的成长与发展关切着伟大“中国梦”的创造与实现。因此,青年干部一是要砥砺艰苦奋斗的品质。艰苦奋斗是国家得以自强自立、发展壮大、繁荣富强之根本,是中华民族的传承美德。艰苦奋斗精神的秉持使青年干部敢于担当、勇于担当。我们党很多干部年轻时投身革命就参加万里长征,还有的干部在马背上长大,他们经历了艰苦环境的磨砺,逐步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流砥柱。所以干部青年时的艰苦磨难是人生宝贵财富,造就了青年干部“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崇高信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钢铁意志、“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精神品格等。二是要激荡开拓创新的勇气。青年干部是党员干部队伍中的生力军,充满了理想与朝气,思维敏捷、思路开阔、不拘定式,最具创新热情和创造潜力。面对当今复杂而多变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墨守成规、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推陈出新才是掌握国家发展命运的关键之举。青年干部要充分发挥知识丰富、思维活跃的优势,在工作中多想新办法,多出新举措,更好地体现时代性、规律性、创造性,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三是要发扬敢于实践的精神。实践是锻造干部的最好方法,基层锻炼正是通过实践锻炼干部、考验干部的有效措施。实践证明,一个优秀年轻干部的思想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由低到高的发展,是通过不断的工作实践才能实现的,即便是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也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完成。青年干部只有在实践中摔打磨砺,才能经得起雨雪风霜,才能树“三观”扬正气,才能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才能踏实干事、建功立业。

  在新的形势下,正确的认识新、老媒体等信息化媒介,准确掌握媒体手段应对突发问题,及时客观向社会公布反馈情况,积极引导舆论宣传导向,是青年干部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全新问题。一方面,要用好媒体舆论武器,积极维护正常的传播渠道。在突发性事件与危机事件中,政府需要借助媒体的声音来正面宣传与报道,媒体成为公民与政府的信息快车道,使政府声音得以正确传递与表达,对事态稳定、事件处理、民意反馈等情况起到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注重发挥舆论缓释的作用,积极树立典型。危机事件和突发事件往往伴随着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在这个时候,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应对方案,通过新闻传媒,使不良情绪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中得到宣泄,以维护社会稳定。

  青年干部要牢记“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同样党组织也要探索青年干部教育培养规律,坚守教育管理阵地,创新工作载体,丰富工作内容,结合社会工作,切实加强对青年干部培养工作的重视。

  首先,要开展党的优良革命传统教育。教育青年干部牢记党的成长艰辛和奋斗历程,以史为鉴,进行检查对照,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从里及外彻底的审视自己,查摆问题,找出差距,端正思想,坚定信仰,增强党性。其次,要开展时代模范教育。通过广泛宣传和学习孔祥瑞、任长霞等“时代先锋”的先进事迹,是广大青年干部树立学习标杆,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为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以及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全身心的投入与倾注。再次,要开展反腐倡廉教育。青年干部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要自觉各种腐蚀思想的侵蚀,净化自己的内心,聆听自己的内心。常扫思想上的灰尘,常理作风上的邪气,常清思想上的诟病,常树形象上的典型。在思想上永远坚守着那道防线,坚决不碰腐败高压线,传递风清气正的正能量。

  一是充分利用网络快捷便利、资源丰富的优势。网络视频会议替代传统会议,党员即可同步的参与到会议中,并且听取会议范围有所扩展,通过视频会议第一时间传达党的方针政策,及时交流党建工作信息等,统一广大党员思想。二是深入挖掘网络资源,搜集各种喜闻乐见的先进事迹,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生动活泼的干部培训教材,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收看警示教育等影片。三是发挥手机的实效性,结合党风建设、廉洁从业、创先争优等主题,设置QQ群、飞信群等,定期向党员、干部群发送有关宣传、教育的短信,从点滴中提高广大党员的理论修养。

  青年是未来的革新者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做好青年教育工作是关系到祖国未来和民族希望的战略性工程。在新的历史时期背景下,我国青年教育工作迎来了蓬勃发展,但许多新变化和新要求也随之而来。依据新时代新青年的新特点,在我国新时代青年教育新实践中,汲取了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学说的精髓,就青年教育工作发表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及论述,是新时代青年教育的重要方向遵循,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成才和全面发展指明了新方向[1]。

  (一)方向指引: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指南针”,是前进路上的“照明灯”。青年教育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指出“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因此,“中国梦”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教育对丰富拓展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以及指引新时代青年的成长成才都具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新时代青年教育的落脚点和着力点。广大大学生要注重将个人的理想同中国梦相结合,与民族未来相联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断钻研学习,全面发展自己,强化“精神之钙”,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同时也不断推动中华民族中国梦的实现进程。(二)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时代中国精神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保持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独立性的重要支撑。新的历史时期重视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其对青年成长的价值引领作用,是青年教育观的应有之义[3]。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青年的价值取向所决定,而青年现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做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培育工作尤为重要。形象地用“扣扣子”理论来形容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国家社会未来的意义,勉励青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并提出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大学生要加强自我教育,慎始敬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融入到日常生活学习中,融入到各种社会实践中,发挥其价值引领作用,内化使之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三)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青年对传统优秀文化的接力传递是保持我国民族精神世代延续的重要支撑与保障,因此青年教育观不可或缺的要素是青年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继承,倡导青年研究学习传统文化,秉承中华文化基因,丰富精神世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尤其强调了“爱国”这一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提出爱国是第一位的,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要求广大青年要做到“是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实质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有机统一。大学生要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中,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四)成才之路:知行合一教育知识是每个人成才的基石,强调青年人要珍惜大好学习时光,在学习阶段一定要把基石打深、打牢。同时,他提出“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才,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阐明了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鼓励青年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学习知识转化为能力都离不开实践。知行合一是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新时代加强青年的知行合一教育既是青年成长成才不断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也是青年教育观的关注要点。大学生要注重知行合一,在实践中学习领悟知识,增长本领和锻炼自己,努力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5]。实践出真知,这就要求大学生要在亲身实践中,苦干实干、脚踏实地、严谨务实、磨炼意志、增长本领,为祖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学说。青年教育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学说的理论继承与实践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实践性,开创了新时代青年教育理论认知与实践探索的新局面。从马克思主义青年学说的历史维度和理论逻辑来看,青年教育观鲜明的时代性给予了马克思主义青年学说生机与活力。党的十八以来,汲取了马克思主义青年学说的精髓,并在我国青年教育工作的经验中,形成了青年教育观,不仅解决了我国青年工作的困境,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学说的与时俱进,为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理论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朝气,更促进了马克思主义青年学说在新形势下理论逻辑的丰富与延伸,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6]。(二)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方向指引。根据新时代青年教育工作的实际经验,强调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为“中国梦”而奋斗是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突出了青年教育的方向性、实践性、民族性及时代性等特性,指出要加强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要注重青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知行合一教育,提出了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具体新举措新要求[7]。这些论述能够有效地帮助和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科学方法和实现路径,有助于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理想,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成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南。(三)拓展了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涵。青年教育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构成要素,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我们党历代都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特点形成了一系列与时俱进一脉相承的青年教育思想。青年教育观是对新形势背景下我国青年教育工作的理论归纳和经验提升,是对我们党历代领导人的青年思想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创新发展,是中国特色青年教育观在新时代的新发展,这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得到了极大丰富与发展[8]。对青年的历史地位和任务使命,对青年教育工作的内容、科学方法及目的等内容都进行了深刻阐述,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生机与活力,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遵循。

  (一)推进青年观进课堂、进校园和进网络,全方位渗透融入到高校政治教育活动中。1.推进青年观进课堂——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高等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青年教育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要进入课堂。要将青年教育观写进课程教案讲义中去,要求教师在娴熟掌握青年教育观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网络资源提取教育素材,有目的地将青年观的相关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用大学生感兴趣的形式,采用多种授课方式,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来完成授课任务,使青年教育观入耳入心,以理论思想进头脑入内心为目的,引导青年大学生自觉接受掌握并内化青年教育观的内容[9]。2.推进青年观进校园——强化校园活动的助推力。校园是大学生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高校要强化校园活动的助推力,将青年观内容融入到校园的文化环境,融入到学生社团、校园文化等活动中,融入大学生在校的日常生活和日常交往中,渗透到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青年教育观理论的认知和理解,在实践活动中得到锤炼与检验,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方向,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和效果。3.推进青年观进网络——坚守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高点。在高度信息化和新媒体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让青年教育观融入网络空间,坚守住网络宣传这一阵地,才能将教育观落到实处[10]。将青年教育观与新媒体技术结合起来,以大学生乐于接受的网络语言开展宣传教育,加强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创新,培育健康向善的网络文化,引导学生通过主流网络宣传媒体如学习强国等来深化对青年教育观的学习,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同时网络上各种信息鱼龙混杂,以青年教育观来批判反驳各种错误网络思潮,引领网络舆论,弘扬正能量,加强网络治理,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与话语权。(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引导力。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庞大繁杂的系统工程,教育工作者必须同力合作来贯彻落实青年教育观。首先,需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积极主动加强青年教育观的理论学习,牢固理论功底,全面把握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将其渗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提高用青年教育观铸魂育人的能力与实效;除了教书育人,思政课教师还要注重自身修养,以独特的人格品德魅力教育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与价值观,做大学生学习与践行青年观的引路人。其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线的教师,一方面要关注大学生的健康安全和学业生活,还要重视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循循善诱,做好大学生各方面的培养与教育工作。辅导员自身要强化对青年教育观的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和综合素质,注重讲究工作方法,引导大学生学习与践行青年教育观,助力其成长成才[11]。最后,党团组织是先进青年的组织,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共青团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特色与优势是组织育人。共青团组织要利用自身优势,切实增强自身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建设,落实青年教育观,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公信力,不断提升为党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使命感,充分发挥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三)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提升学习自觉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引导下,依靠广大学生发挥主动性提高自我教育能力来实现,这离不开他们的自身努力。当前,在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下,面对众多的诱惑与挑战,大学生只有不断激发自己的主体意识,从“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入手加强自我教育,树立远大理想,苦练内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主动深入学习青年教育观,将其精神领会内化,并将其自觉融入到日常生活学习中,内化使之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同时“勤于学、敏于行”,重视实践,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强化精神之钙,将个人的理想与祖国未来联系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5.

  [2]中央宣传部.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2.

  [3].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线].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线].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线]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本任务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N].人民日报,2018-05-03(02).

  [7]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3-19(01).

  [8].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线]乔东亮等.新时代青年思想[J].前线]叶茂.青年教育思想[J].文存阅刊,2018,(12):19-20.

  高校是学术精英荟萃各种文化思潮汇集之地,主流意识形态不去占领,其它的意识形态就会去占领它。据调查,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5%以上,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是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直接影响着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青年教师党员代表着青年教师中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的先进分子[1],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更容易对学生的成长成材产生直接的影响,并对推动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党员队伍呈现出年轻化、高学历的特点,但民办高校教师党建工作却不能适应这种新特点。

  民办高校大多不重视基层党建工作,部分党组织对党员教育工作存在思想误区,认为民办高校教师党员数量不多,毋须像公办高校那样重视教师党员教育工作,所以教育方式流于形式,应付了事,主要采取开会、听报告、念文件、写心得体会等方式进行。的教育方式导致部分青年教师党员对党组织建设漠不关心,厌倦参加组织生活会,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提高缓慢。

  据调查,67%的教师党员表示“党员教育内容陈旧、形式单一,教育内容教条,较少涉及时事政治及当前国际形势等内容。有的研究者指出:“一些高校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方式、方法相对滞后,对党员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对薄,形式单一,教学模式枯燥……[3]”民办高校教师党员教育内容一般都是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不分年龄、党龄、层次,眉毛胡子一把抓,针对青年教师党员教育内容较少,而且教育内容陈旧、老套与时代脱节,较少涉及时事政治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使青年教师党员产生厌倦心理,不愿参加教育活动,即使参加开小差的也比比皆是。

  民办高校教师党员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教育轻实践教育、重过程轻结果的教育现象。教师党员教育活动重数量不重质量,大多数的教育活动是为应付上级检查而应付差事,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这就导致部分青年教师党员思想觉悟不高,政治修养提升较慢。

  全球化浪潮冲击了青年教师主流的价值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确立,各种价值观之间的较量越来越白热化。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党员从年龄段上处于思想的嬗变期,是非辨别能力不强,意志力薄弱,对马克思主义和党的理论理解不深,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容易盲从西方的价值观念,背弃马克思主义主流的意识形态,进而产生思想混乱和行为冲突。

  高校教师因其较高的社会地位、较好的薪酬以及自由灵活的工作时间是高学历年青人的首选职业。然而,近几年,随着国内就业压力的日益突显,民办高校招聘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从教已不是一件难事。民办高校将教育管理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民办高校内部经济利益简单,聘任制的人事关系,对教师的政治素养要求不高。所以,许多民办高校重视对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的培养,对其政治倾向如何不够关注。据调查,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党员比例只有15%~20%,远远低于公办高校65%左右的比例,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选择加入党组织的不足20%[2]。

  据国家统计局的年龄界定和高校教师受教育时间,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对应的年龄段集中在26~34周岁。当前在民办高校从教的青年教师绝大多数是“80后”,他们出生于改革开放后,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不像老一辈教师经历过社会磨难,做事稳重。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大部分是学生时代入党的,当时的入党动机端正,思想觉悟较高,但进入民办高校以后他们工作压力大,承担的教学任务繁重。许多民办高校处于郊区的大学生,多数教师需要起早贪黑,坐班车几十分钟甚至一个多小时到学校上课。有的教师一学期承担4、5门课,几乎每天都在上课,备课量大、工作量大,但工资待遇和享受的社会地位却不高,面对高物价、高房价,不少青年教师迫于生活压力选择在校外兼职,无暇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和顾及自己的政治诉求。青年教师党员和普通的群众差别不大,职业道德下降,甚至有的青年教师党员言行师范,不能做到为人师表,无法体现党员的先进性。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期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2013年,中组部、、教育部党组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促进青年教师全面发展,引导广大高校青年教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一半以上的民办高校责无旁贷要引导青年教师党员成为政治过硬、专业水平高、教学和科研能力强的先进分子,从而带动整个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发展。

  全面提升青年教师党员的思想素质习曾指出“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2016年以来,党中央号召全体党员“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两学一做”活动开展以来,全国各地党员纷纷响应,党员的理论水平和党性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民办高校党委要以“两学一做”为契机,在青年教师党员中大力弘扬学习之风,通过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提升青年教师党员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同时,要开展经常性地实践教育活动。由于民办高校党建经费投入不足,民办高校党员培训大多以理论学习为主,调查现实,79.7%党员对开展教育活动的形式表示“愿意参加实践活动”。民办高校可以在当地建立爱国主义实践基地,组织青年教师学习党史,以鲜活的历史感染他们,坚定其理想信念。

  以润物细无声地方式教育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基层组织的一项重要日常工作,是提升党员素质和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途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目标,制订青年教师党员培训规划,发挥党校主渠道作用,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党员教育培训体系,每年面向青年教师党员开展的党员集中教育应不少于24学时。”民办高校要严格执行“意见”,建立青年教师党员经常性学习制度,抓好经常性教育。同时,要通过民主测评、群众监督、网络信箱等多渠道对青年教师党员进行监督和考核。

  党务干部是党务教育管理工作的主体,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力量,党务干部队伍状况如何决定着党建工作水平的高低。民办高校要按照党的文件要求,“逐步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精干高效”的党务干部队伍。一是加强组织建设。优化党务干部队伍结构,将组织能力强、业务素质高、作风优良的中青年教师党员吸纳到党务干部队伍中来,改变党务干部兼职多、专职少的局面。二是加强理论学习。民办高校的党务干部普遍存在理论水平低,外出培训学习少的问题。民办高校要加大党建经费投入,对党务干部要开展定期培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及时掌握党的大政方针和最新成果。三是加强思想建设。提升党务干部的思想作风,坚定其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美国教育家布莱森说:“任何一所学校环境都在默默的对师生发表演说,而且师生的确会注意它,并不知不觉地接受熏陶和影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民办高校可以组织全院师生评选先进员,树立优秀青年教师党员典型,并大力宣传先进党员的先进事迹,号召全院师生向他们学习,保持党的先进性,发挥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情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比例达到78.4%。其中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1.4%,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最大。青年总是站在时代的前言,青年教师乐于接受新事物,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要善于抓住青年教师的这一特点。信息时代的到来给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即新媒体手段。新媒体具有方便快捷、交互性、信息量大等特点,民办高校要利用好新媒体技术,如微信、公众号、QQ群、校园网等平台,开展青年教师党员教育活动,可以达到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地接收信息、接受教育的目的。随着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继续发展,青年教师党员的思想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民办高校要把握青年教师党员思想特点,以党性教育为抓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内涵建设,实现民办高校的华丽转身。

  [1]张海彦,王艳碧,李国华.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45):16.

  高校教师党员教育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和长期战略任务,其目标是提高高校教师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党员工作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努力建设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的教师党员队伍,其内容主要包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优良传统和形势任务教育,党的纪律和反腐倡廉教育,国情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场经济知识教育,法律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教育等。高校教师党员教育从形式上来看,主要分为两种:一是经常性党员教育;二是集中性党员教育。

  在当前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工作是中国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任务。高校的工作任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高校青年教师党员是高校党员队伍中的关键群体,其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文化水平等,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理想人格的塑造,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他们代表着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根本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引导着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因此,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建设一支政治强、素质高、业务精的师资队伍,对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接班人,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对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重视不够。一是高校基层党组织不够重视。大多数高校更多地是注重教学、科研以及学生教育工作,党建工作相对弱化,尤其是下设学院的基层党组织,对青年教师党员的教育管理环节相对薄弱,多重视教师的业务素质及科研水平的提高,对发展青年教师党员工作的思想认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二是青年教师重业务、轻政治。高校教师中的青年教师往往是教务及科研的主要力量,工作时间相对较短,在日常工作中比较重视教学质量和专业素养的提高,将精力放在了科研成果上,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造成青年教师党员缺乏自主的党性锤炼,参加党员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二)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管理模式相对固化。一是制度建设固化。目前,大多数高校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仅仅是完成上级要求的基础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且没有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激励制度和监督制度,造成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制度不够健全。二是管理机制陈旧。目前,大多数高校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管理机制较为陈旧,不能与时俱进,不适合新形势的党建要求。且管理机制相对简单,监督激励效应差,造成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效率低,效果差。(三)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缺乏吸引力。一是党员活动形式单一,质量不高。高校党组织尤其是下设学院的基层党组织往往将党建工作视为软任务,尤其是面对青年教师党员这样的年轻群体,教育形式过于单一,拘泥于老程序、老规矩的党员教育方式,仅是按上级要求的内容,缺乏一定的创新,也缺乏与实际工作的结合,造成党员教育效果不佳,质量不高。二是党员教育氛围较差,缺乏吸引力。部分高校党组织在思想、作风建设上落后新形势和发展要求,观念保守,基层党组织缺乏凝聚力,基层党建工作缺乏对青年教师党员的吸引力,造成青年教师党员对入党和党员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对冷漠,甚至担心因此占去过多工作和学术研究的时间与精力,未能营造良好的党员教育氛围。(四)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缺乏保障。一是基层组织建设薄弱。高校是一个性质相对特殊的机构,往往与传统教学工作相适应,以教研室或单位为单元设置基层党支部,党组织系统庞大,党员数量多,但支部之间相对独立,缺乏沟通交流,为党员教育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造成基层组织建设相对薄弱。二是物质基础缺乏保障。正是由于高校党组织系统庞大,其青年教师党员的教育管理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充足的物质基础作为后盾。近年来,大多数高校虽然加大了对基层党支部的经费投入,但力度仍然不够,在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等方面仍缺乏资金投入、场地和人员等方面也得不到保障。

  (一)提高重视,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是提高对党员教育的重视。首先,高校要重视对青年教师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尤其是下设院系的基层党支部,要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从日常工作中独立出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管理制度。其次,青年教师党员也要提高积极性、自主性,增强对自身参与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视。二是优化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因此,不断优化高校党组织设置,充分发挥高校下设院系基层党支部在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打破固化模式,创新联系方式,以利于各个院系基层党支部之间沟通交流,以利于青年教师集中教育管理活动的开展。三是加强青年党员队伍建设。青年教师党员是党员队伍的中坚力量,因此,在强化党组织班子建设的基础上,还要加强青年教师党员的队伍建设,在吸纳新党员时要从严考究。同时,要鼓励青年教师党员积极参与“上讲台”“讲党课”等锤炼党性的党员教育及培养活动,提高自身政治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二)健全制度,建立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一是健全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党员教育是一项长期性和常态化的工作,首先要制定一系列从严要求的制度,要从高校实际出发,建立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学习培训制度、奖惩制度、激励和监督约束制度等,并制定一系列相应的实施细则,量化教育管理标准,并将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管理情况纳入日常工作考核标准,确保党员教育工作的效果。二是建立青年教师党员管理长效机制。在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开展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上,首先要制定长效的学习培训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测评量化标准,从党内民主生活、党员学习教育、党员志愿服务、党员联系群众等方面定期地对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进行综合测评或讲评,并确保测评讲评的公平公正。同时,建立一套科学奖惩机制,奖励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成绩优异的基层党支部和个人。(三)积极创新,丰富党员教育活动方式方法。一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约束的同时,也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坚持与时俱进,重视对青年教师党员的人文关怀,活跃党内民主生活,注重心理辅导,思想汇报,注重激励服务,开展批评,使思想政治工作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时刻提醒青年教师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和使命,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二是丰富党员教育活动形式。丰富的青年教师党员教育活动,增强青年教师参与党员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党组织尤其是基层党支部,要为青年教师党员提供各种党员教育活动平台及党建工作的场地,并举办多种形式的党员教育活动,克服形式单一、方法老套的问题,积极探索开放式、体验式的党员教育活动,创新党员教育活动方式方法。三是提高党员教育活动质量。高校青年教师党员教育活动不仅要形式丰富,还要确保活动效果。要利用各种媒介和渠道,宣传青年教师党员教育活动,拓宽党员教育渠道、丰富党员教育内容,同时,要结合党员教育管理测评机制,将青年教师党员教育活动进行量化测试,以确保党员教育活动的质量。(四)营造氛围,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形成齐抓共管新局面。时展迫切地要求提高青年党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首先要从师德师风建设抓起。青年教师党员肩负职业角色和政治角色双重责任,师德和师风是育人的根本,是带动教风和学风的关键。要将师德师风建设融入到青年教师党员教育活动中,建立经验交流制度,将党员教育加强党性修养与提高师德相结合,将传播先进文化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二是改善党员教育环境,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首先,高校党组织要创新理念,重视组织思想政治教育,调动青年教师入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其入党的决心和自信心。同时,高校要多组织青年教师党员参加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多提供党员联系群众及志愿服务活动的机会,并大力宣传党员内先进及典型事迹,活跃党内民主生活,定期汇报思想,鼓励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五)改善环境,增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保障。一是充分发挥党员先锋示范作用。青年教师承担着为人师表和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职责,因此,青年教师党员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具有极佳的模范带头作用,对社会群众有着直观有效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示范作用,不断吸引具有先进丰富经验的党内外专业人士进高校,服务高校,为高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专业环境,并结合校外实践,增强党员教育活动的效果,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二是加大资金、场地及人员投入。为了保障高校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落实有效,就要加大对基层党支部组织建设及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为青年教师党员教育、党员服务及党员帮扶等一系列党建工作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打造“党员之家”“党员教育宣传栏”“青年教师党员志愿服务展示栏”等一系列党建工作阵地,同时增派青年教师党员负责相关党建工作,为开展和组织青年教师党员活动、志愿服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等提供场地保障和人员保障。

  青年教师党员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学生思想政治灵魂的塑造者,也是高校党员队伍的主力军,在新形势下,做好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提高重视,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制度,建立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积极创新,丰富党员教育活动方式方法,营造氛围,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改善环境,增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保障,才能做好新形势下青年教师教育管理工作。

  [1]刘培明.提高新形势下学会协会年轻党员教育的针对性精准性有效性研究[J].机关党建研究,2019(05):51-54.

  [2]张建.提升新时代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质量的路径探寻[J].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9(02):51-56.

  [3]刘红凛.政治建设、组织力与党的建设质量——新时代党的建设三大新概念新要求[J].思想理念教育,2018(07)74-79.

  由于我国高校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师专业技能的不断进步,目前许多高校社会价值的体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高校既可以为社会企业培养人才服务,也可以通过高校大量的人力资源及丰厚的图书馆材料,组织开展各项科研活动,这也是当下高校社会价值体现的重要表现方式。随着社会对教师队伍要求的更加全面化,高校教师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来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积极参加各种科研活动,切不可为了一己私利,而过于注重科研成果,忽视自身教学。

  1.高校对教师的考核机制存在偏差。虽然教学与科研共同作为我国高校开展工作的核心内容,但往往在进行教师评比时,其评比内容大多依据科研业绩,这就造成了教学成绩考核逐步弱势。通常进行教师评比时,过多的注重、职称评定等情况,而教学成绩只占很小一部分。另外,在教师奖励方面,往往也是对取得科研成果的青年教师进行奖励,教学质量突出的教师很难获得奖励。从这些方面看出,高校对教师考核机制存在一定的偏差,不利于高校的健康发展。2.青年教师主观意识存在偏差。高校青年教师并非完全师范院校出身,其教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由于青年教师在教学经验上有所欠缺,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内容的推进,造成部分青年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产生质疑。同时科研工作更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发展,为自身带来名声和利益的双丰收,许多青年教师更倾向于搞科研、跑项目,无暇顾及教学工作,对教学质量产生严重影响。3.教学任务繁重影响科研工作。教学工作量繁重是影响青年教师科研工作的重要因素。当前部分青年教师每周工作量达到16课时,更有甚者每周20课时,庞大的教学压力严重压缩了青年教师科研工作的精力。另外,高校高层教师很少承担本科教学工作,因此这些教学任务又多由青年教师来承担,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青年教师的教学任务。由此可以看出,繁重的教学任务不利于青年教师的长期发展。

  1.目前国内外高校继续教育模式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通过各种努力,各大高校继续教育模式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形成了多元化格局。但与国外高校继续教育模式相比较,国内高校继续教育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高校教育模式已做好初步建设工作,只是在具体实践中缺乏经验,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与教师教学能力不成正比,高校合作培养模式和网络教师模式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弊端,合作模式在交流沟通方面比较复杂。所以高校继续教育新模式的建设势在必行。2.创新教育模式建设的关键是科研与教学能力的共同提升。继续教学模式是目前公认的教师培养方式,为高校青年教师人才培养提供了丰富的手段。虽然目前教育手段丰富多样,但是教师在自身水平上的不足也体现了当前国内继续教育模式发展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提升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统一发展,是提高青年教师综合水平较差的重要方向,继续教育模式作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就必须提高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均衡发展,由此实现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

  1.合理设置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继续教育评估体系。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的评定要做到公平公正,不能相互脱节、孤立。教学与科研作为高校的核心内容,应该重视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统一发展,青年教师继续再教育评估工作需将教学与科研成果有机统一,最终实现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双重发展。在设置教师科研与教学相统一的继续教育评估体系时,需要注重教学与科研两项评估内容的平衡,建立有效的评估体系,坚决杜绝科研重、教学轻情况的发生,创造一种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共同促进青年教师的发展。2.端正青年教师的职业认知。教师具有教学与科研双重身份,并且科研工作是实现教学质量的基础,因此端正青年教师的职业认知尤为重要。提高青年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认知,有助于青年教师心态的平衡,并且能够正确树立职业发展方向。重教学轻科研,或者重科研轻教学,都不能达到高校教育的目的,青年教师要注重两者之间的平衡,达到提高自身的目的。同时,青年教师要明确自身的优势,才能付出更多的投入,换取更高的回报。3.兼顾教学与科研和谐发展。既然教学与科研是高校的核心内容,就应该在青年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赋予其足够精力进行科研工作。繁重的教学任务不利于青年教师对科研工作的全心投入,因此要降低青年教师的工作压力,对教学任务进行科学合理分配。此外,还要发挥高层教师的带头和领导作用,充分发挥高层教师的经验优势,给予青年教师更多帮助,更好的促进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工作统一发展、共同提高。4.不断完善和优化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统一的继续教育模式。一方面,高校要在重视程度上提高,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一些系统、科学的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统一的继续教育模式的课程内容,与时俱新的科研探索,符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提高继续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高校相关部门也要做到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培训机构、受训者、送培训机构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彼此之间存在政策法规的制约。同时还需要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高校继续教育模式的制度,从而保证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统一的继续教育模式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教学与科研即使高校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教师的重要工作,只有教学与科研统一发展的继续教育模式顺利开展才能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学的主力军,同时也是未来教育的核心力量,只有摆脱当前教学与科研的错误认知,才能实现青年教师的长期发展。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统一发展,既需要自身的提高,也需要大环境的支持,因此大力开展继续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1]王晓玲.提升高校教师科研与教学能力的继续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08).

  曾有一位教授问我:“你将来是要做老师的,那你认为教师的信仰应该是什么?”。教师职业与宗教无关,怎么会有信仰?要有的话或许是某一位教育家或者哲学家的名言、真理?感觉不准确,所以当时没回答,却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经过反复思考、探究青年教师的教育信仰问题,概括如下: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2]对于走向教师岗位不久的青年教师来说,须有教育信仰,更要有科学的教育信仰。虽然在大学期间青年教师都接受过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但依然存在教育信仰不够明确、具体,甚至存在着非马克思主义信仰,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教育信仰既是教师教育行为的内驱力,又能外显与教师的教育行为之中,对教学和学生产生影响。所以什么样的教育信仰才是科学的教育信仰?怎样才能帮助青年教师重建科学的教育信仰,都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在理解教育信仰的内涵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信仰”的内涵。关于“信仰”的内涵,众多学者观点不一,但有这两种说法,大家较为认可:“信仰是对某种宗教或者主义极度的尊重和信服,并以之为行为准则。”[3]、“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思想、主张、主义极度推崇和信服并把它奉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行为准则,即不完美者对于完美境界的永远憧憬和追求,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4]教育信仰内涵从2000年《教育信仰与教育生活》一文发表至今已有多种说法,但大部分学者都将教育信仰作为教育的应然价值的追求,如有人认为“教育信仰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之中所形成的对于教育本然价值的确信。”[5]我比较赞同石中英教授的观点即“教育信仰是人们对教育活动在个体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及其实现方式的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教育行为的根本准则。”[6]所以说教师的教育信仰是教师个体的精神支柱,并且有效的指导着教师的实践行为,是教师的内在行为准则。

  教师的教育信仰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许多文献中提到我国教师的信仰应该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信仰,这是必然也是科学的,但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还太过宽泛,不够明确、具体。本研究认为教师教育信仰首先应该基于以下几点:首先教师的教育信仰不同于宗教信仰。它不是教师对教条的信仰,而是一种对于科学、理性和真理的执着追求。其次教育信仰在很大程度是教师个体的行为,不同的教师因其经历、所处环境的不同,应具有的教育信仰不同。再次教育信仰有积极、消极之分,积极的教育信仰促进教师的成长、进步;消极的教育信仰则无助于甚至阻碍教师的成长进步。最后教育信仰是教师理性的精神支柱,不同于迷信。基于以上观点,我认为教师的教育信仰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理性的处理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是教师首先应具备的一项素质,同时也应成为教师教育信仰的重要内容。如黑格尔所言“理性是一种具体的、辩证的“思维”,是最高级和最完全的认识能力。”[7]理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客观的看待周围事物,认清事物的本质。将其作为信仰追求,对于步入教师岗位不久,教学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来说很有必要。

  自由是教育的前提。[8]教育需要自由,自由也呼唤教育。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自由的人,培养具有自由灵魂的人。教师只有自始至终坚持“自由”的信仰,以“自由”的理念培养学生,鼓励学生发挥自主性、培养其独特品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成为“他自己”,而不是像工厂生产的产品那样整齐划一。同样也只有具有“自由”信仰的教师,才会培养出具有自由性格的公民,才能够培养出真正的符合社会各行各业需求的人才。

  无论是教育民主化,还是民主教育都离不开“民主”。具有“民主”信仰的教师,符合广大学生的需求,因为它能使学生具备成才的民主素养;符合教育的需求,因为它能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符合政治的需求,因为它能够培养出具备民主素养的公民;更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因为它能促进社会的民主进步。

  “公正”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也应是教师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应当是有正义感的教师,不仅仅是能够公正的对待学生、对待教学,更应将“公正”作为一种信仰、一种价值追求、一种行为准则,进而将“公正”付诸实践,培养出更多具有正义感的人。

  教育的目标在于“育人”,而教师则是育人的主导、是学生灵魂的重要塑造者,所以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师精神支柱的教育信仰,是教师行为的准则,积极的教育信仰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促进学生的发展。反之,则可能阻碍学生的发展。所以“真善美”是教师教育信仰的又一重要内容。对“真”的信仰使教师能够坚持真理,科学、客观的传递知识,理性的对待教育。正确看待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帮助每一位学生成为“自己”。卢梭说:“善良的行为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9]作为“人伦之楷模,万世之师表”的教师更应将“善”作为矢志不渝的信仰。心中充满爱与宽容,善待每个孩子,行动中践行“善”,以“爱”为载体,感染每一个孩子,让整个教育变成“爱”的教育,学生尊重教师,教师关爱学生。对“美”的信仰则使教师能够发现教育之美、教学之美、学生之美,帮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追求美、传递美、创造美。教师通过对真善美的追求,实现自身的成长进步,促进教育的和谐发展。

  通过查阅文献和与个别教师访谈,不难发现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育信仰存在以下不足:

  许多青年教师把追求物质、享乐、金钱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仅把教师职业当成谋生的手段,但又不甘于做教师,想尽办法转行、跳槽安博体育、做兼职、考公务员,出现教育信仰多元化、庸俗化,与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誉大相径庭。

  在访谈的教师中,当被问及“你的教育信仰是什么”时,有教师会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我信仰马克思,但被问及“在工作中如何体现这一信仰”时,则说没想过,或者回答不出来。也有青年教师抱怨自己上学时根本未接受过信仰教育,政治课也只是一些大理论,空洞、无内涵,不知道这些理论对实践有何指导,更无法将其作为指导实践的精神信仰。

  教育的意义何在?怎样的教育才是育人的教育?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对待学生只教不育,缺乏对于学生人格的教育培养;也有教师不思进取,日复一日讲着同样的内容,缺乏创新,上班时间不长,却产生职业倦怠感。

  存在以上不足,不仅仅是教师自身原因,也与我国教育体制和整个社会的现状有关,所以可从三个方面出发,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信仰。

  首先,青年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通过不断的学习扩展自己的视野,充实自己。既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素养,又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储备。这样不仅不会在社会前进过程中被淘汰,反而会进步,信仰更坚定。其次,青年教师刚毕业不久,工作的积极性比较高,因此一定要树立积极的教育情感,不断的鼓励自己多向周围的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学习,多与他们交流、沟通,培养自身的良好精神素养。最后,要有持之以恒的教育意志。要养成良好的教育信仰,需要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不断把自己的教育信仰转化为教育行为,在教学实践中接受考验,并且通过不断改进,不断接受考验,使自己的教育信仰更加完美。

  教师的教育信仰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育体制的影响,我国自1993年就开始实施素质教育,但现实中依然存在许多障碍。学校的生源、家长的压力、学生升学就业压力,都使得教师无法完全指向学生的人格及全面发展。因此要使教师能够真正的指向教育的真善美,运用自己积极的教育信仰促进教育实践的进步,还需要教育相关部门改进和完善教育政策,为教师营造良好的体制氛围。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社会价值观念多元。教师作为社会成员之一,价值观念多元也是可以理解的。而社会各界对于教师职业的过高期望,甚至有时候将教师神圣化,忽视了教师本身也是平凡的个体,对教师缺乏理解和宽容,个别教师出现不当行为就开始对教师群体加以指责,这也给了教师很大的压力。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相信宽容、民主的社会氛围更有利于教师高尚教育信仰的形成。

  [1]徐月欣.教师教育信仰在现实生活中的误识及重建[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2(26卷):42

  [2]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44

  [4]王杲哲.论新经济时代教师信仰之塑造[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06):90

  [5]张璇.教师教育信仰的缺失与重建[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11-12

  [6]石中英.教育信仰与教育生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2):30

  [7]王春华.教学设计的理性及其限度[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27

  高校教师承担着培养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是社会进步的保障,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因此安博体育,对其在道德意识水平和道德行为规范上有更高、更严格的期望和要求。“80后”高校青年教师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己,达到要求。

  (一)思想认识方面。“80后”普遍在思想上比较活跃,又富有朝气,敢于在工作中创新,同时精力充沛,但是理想信念较模糊,抗干扰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较弱,政治鉴别力和判断力欠缺。

  (二)知识结构方面。“80后”教师通常学历层次较高,知识结构较新,理论知识扎实,教育理念较先进,竞争意识较强,求知欲望强烈,渴望继续深造,但是青年教师相对缺少实际工作经验,缺乏社会磨砺,轻视理论学习,存在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的功利心态,对师德认识不足,理解不够深刻。

  (三)与人交流方面。“80后”的青年教师与学生年龄接近,代沟较小,容易沟通,亲和力强,但是容易忽视角色定位,教书育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为人师表意识淡化。

  作为新一代的“80后”青年教师,我们的师德师风表现和行为现状不时遭到社会质疑和诟病,我们更应该深刻的认识师德,学习师德中的爱与责任。

  (一)师爱是师德的灵魂。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都要关心和关怀,只有具备了对学生不计回报的、无私的付出自己的真爱之心,爱学生的一切,爱一切学生,才会把自己的青春、精力都奉献给教育事业。

  (二)责任是师德的核心。老子中记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德应该是一种对社会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承担起这项责任,教书育人,培养国家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师德是一个自我养成的持久过程,是一个“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渐进过程。作为“80后”青年教师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爱岗敬业。作为一名参加工作时间不久的“80后”,首要就是爱岗敬业。

  1.爱岗。教师的工作平凡中蕴涵着伟大,辛苦中伴随着快乐。作为高校教师,既然选择了大学教育事业,就应该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珍惜和尊重自己的职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收获的幸福。

  2.敬业。热爱教育事业就要献身教育事业。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敬业就要满怀对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具有强烈的献身精神。

  (二)教书育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80后”的高校教师,时刻都不能忘记自己的身份,不单单是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做人,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能力,健全学生的人格,尽老师最大的努力去教好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成长。

  1.教书。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只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才能教好书,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让课堂充满欢乐与智慧。作为“80后”教师除了努力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外,还要认真耐心对待每一位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把教学工作完成好。

  2.育人。育人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作为高校教师首先自己要具有高尚的品德才能教育学生,要始终明确,育人是教学前提,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成为一个社会中的人。

  (三)关爱学生。作为一名“80后”教师,与学生代沟相对较小,除了教学以外要学会关心、关注和关爱每位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学习安博体育,关爱他们的情感。要和学生平等相处,不凌驾于他们之上。大部分的学生都是远离家乡,告别亲人,相聚在陌生的大学校园。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群,往往会感到紧张和惶恐;没有亲人和朋友在身边,往往会感到孤单和寂寞;校园新鲜事物的层出不穷,往往会感到迷茫和困惑。

  (四)良师益友。对于一名“80后”高校教师来讲,既要做学生的“良师”,也要做学生的“益友”。

  1.良师。“80后”高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调整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当教师面对求知若渴的大学生时,应该是一桶常换常新的源头活水,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生动有趣,充满欢乐、智慧。

  2.益友。作为“80后”高校教师,除了要做知识的传授者,品德的塑造者,更要做学生生活的关心者,感情的交流者,理想的激励者,道路的引导者,要主动走近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让他们未来的道路走得更加的顺畅。作为一名“80后”的高校青年教师,要围绕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不断地提高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把爱心献给学生,把责任心献给工作,把上进心留给自己,真正做一名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好老师。

  [1]陈创荣.关于加强80后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03).

  在一中全会上指出:“理想信念是事业和生活的灯塔,决定着我们的方向和地位,也决定了我们的言论和行动。”在2014第三十个教师节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提出了“四有”好老师的特质,其首要的就是要有理想信念。青年教师是当前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主力”,在与大学生沟通上因为有着年龄优势更有亲和力、亲近感,更能易融入大学生群体,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更为直接,那么如何加强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

  目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以“post-80s”为主,包括一些“post-90s”。这一代的青年教师以独生子女居多。优越的生长环境,良好的教育使得他们具有个性鲜明、思维开阔、勇于创新等特点,但同时,“学校到学校”的经历也导致他们有年龄小、阅历浅的特点,分析问题、面对困难的能力不足,理想信念容易动摇。此外,这一代青年教师成长的时代正值改革开放后外来文化、外来思想与我国文化、思想交汇的时期,市场经济以及文化多元也可能会对青年教师理想信念的树立产生一些负面影响。1.1政治意识淡薄。多数高校的青年教师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关心时事政治,会通过各种方式来了解国内、国际政治事务。当代青年教师出国留学的机会增加,接触西方文化、思想的机会增加,但因缺少国内实践机会,对我国实际情况不能作出客观而全面的判断,在对中西方意识形态比较、思考时,容易断章取义、有失偏颇,并进而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或是言论。周卫东(2019)的调查显示,近21%的高校教师曾出国深造。他认为,高校教师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各种外来的社会文化和思潮,面对西方各种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的冲击,很容易动摇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的理想信念。1.2理想信念缺失。理想信念的缺失首先表现在青年教师尤其是青年非党员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弱化。张霞、邓淑华(2016)发现,一些青年教师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认识模糊,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情感淡薄,调查显示,37.78%的青年教师持怀疑态度或不相信马克思主义,22.22%的青年教师认为难以实现,然而,约14.44%的青年教师认为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毫无意义。青年教师因为缺乏社会经验,欠缺鉴别能力对我国主流文化缺乏深入认识,更易受到一些消极思想的影响。此外,对理想信念认识不清,也是青年教师理想信念缺失的一种表现。1.3价值观念弱化。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不仅需要承担较重的科研、教学压力,同时因为青年教师工龄短、职称低,福利待遇相对较差而要承担生活的压力。对于刚刚参加工作,面临着买房、买车、成家、抚养孩子、赡养父母等巨额开支的年轻教师来说,他们容易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负面价值观的影响。消极的价值观念使部分青年教师丧失了价值抉择力,在课堂内外向学生灌输“金钱万能”的理念,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一些青年教师在工作中表现出功利倾向。何祥林、吴长金(2016)发现,约17.5%的高校青年教师存在严重的功利问题。一些青年教师漠视教师基本道德准则,上课迟到、语言行为不文明,更有甚至连一些起码的文明用语、文明举止和社会公德都不践行。

  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会议上,强调,要努力增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自信心、理论自信心、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那么对于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来说,首先要树立的崇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2.1“四有”教师的首要特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在年龄、思想及兴趣等方面与学生较为相近,这使得师生之间没有距离感,也使得学生不会排斥甚至容易接受、认可青年教师的思想、观点,青年教师的言行举止也更易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四有”好老师首要的特质,就是要有理想信念,对青年教师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明确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能进一步影响到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也更能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学水平和师德水准。2.2培养的工匠精神内涵要求。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指的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是一种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喜欢雕琢自己的产品,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产品升华的过程。高职院校教师的工匠精神不仅需要有淡泊名利、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精神,更应是兢兢业业备课上课的态度、是一丝不苟、钻心科研的精神,是耐心对待学生、虚心继续学习的态度。这样的工匠精神离不开坚定的理想信念。对于青年教师更是如此。面对外界诸多诱惑,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帮助能守住初心。2.3“课程思政”的需求。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青年教师,不仅要有高学历、头脑好、技能硬,还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在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特别提出要选出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青年教师作为当今信息化时代的倡导者,要更加注重思想道德的修炼和提升。“课程思政”要求青年教师文德兼备,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同时也是文德的最高体现,青年教师大多是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有者丰富的理论知识,它是教书的基础。但立德树人,才是育人的实质,也是教学的灵魂,将真、善、美,家国天下情怀融入课堂,传授做人做事方法,才是能真正诠释教书育人的线师德师风建设的前提。教师之所以受人尊重,并不是这份职业能带来多高的收入,而是因为教师往往具有良好的品格和道德。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学做教师,像世界一样行事”,而师德建设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德育效果和成长。只有德才兼备的高职青年教师,才能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理想信念教育就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前提。坚定的理想信念能保证教师不受消极思想的影响,保持良好的师风师德,进而在渗透在教学中,在学生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3.1建立理想信念教育制度保障机制。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有着学历和知识储备的优越性,因此良好的制度保障机制会促进青年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回归教育的本质,因势利导才能让青年教师安心教学,甘于奉献。首先,培养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理念。在高职院校扩招的背景下,青年教师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日常工作和传道授业中时刻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增强马克思主义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另外在宏观层面上,高职院校要为青年教师营造良好工作环境、育人环境,引导广大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培养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理念有效方法和途径。其次,优化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政治理念学习机制。历史、党史可考虑纳入到青年教师课外学习提升的范畴。二级学院可通过党员活动、学院工作部署议和教研室活动,增加政治理论学习时间,甚至可组成学习小组,一周一次进行学习汇报。高校还需设立每年一次的青年教师培训制度,再结合当前主流的“课程思政”理念对青年教师进行理想信念教育。3.2拓宽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框架。针对青年教师精细设计教师职业成长规划与实现途径,在青年教师成长中,制定一系列理想信念教育教学大纲,多维度多层次加强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思想上不脱节不偏离,加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教育,增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坚定对中国领导的和一切为人民服务的教育信念;行动上敢想敢干,每半个学期通过短期个人规划监测职业成长规划,并深理解二级学院、全校的发展规划,使之相吻合,通过个人诊断,找到成长点和缺失处,付出行动,各个击破。教学上教育至上不打折扣,在教学中将课程思政纳入到各个教学环节,考核方式不拘泥于常规打分,可从学生的日常表现,课堂思维等方面给予成绩认定,从而提升学生和教师的理想信念科研上;实践上走出去增见识,要想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青年教师要及时走出去下企业,了解社会新动态,新标准和新技能。3.3紧跟理想信念教育时代步伐。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是新时代的年轻人,他们拥有强大的信息化学习能力。理想信念教育的宣传工作也要紧跟时代,手段方法需与时俱进。第一,开展师德师风宣传教育活动,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让师德师风融入到青年教师的教学生活中。第二,利用新媒体软文推送理想信念教育“鸡汤”。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多媒体手段丰富,掌握着新技术新方法,要真正了解青年教师,才能更好的发挥理想信念教育效果。借助网络聊天工具,微信公众号、微博及其他网络推送平台,制作软文推送理想信念教育“鸡汤”,挑选人群定时推送,便于青年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加强想信念教育学习。最后,将网络微课与理想信念教育相融合。随着网络资源日渐丰富,将网络微课与理想信念教育融为一体已是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一大潮流,青年教师可不再局限于固定时间固定地点,随时都可以学习查阅,不仅大大降低了教育成本,也可解决青年教师集中授课引起的时间冲突问题。

  [2]何祥林,吴长锦.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现状与对策思考———基于6所高校的实证调研[J].思想教育研究,2016,(01):116-119.

  [3]张霞,邓淑华.高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现实审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6):60-63.

  [4]郑建芸.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状况调查研究[J].高教论坛,2013,(07):88-92.

  为使青年教师尽快掌握教学本领,传统的解决办法是安排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作为指导教师,进行对青年教师“传帮带”的培养工作。这种类似“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是各行各业中普遍采用的一种行业传承的方法。然而,近些年这种“传帮带”的培养方式逐渐在高校中消亡[2]。其原因是多方面、深层次的,而其中最主要的是没有切实可行的监督和考核机制。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随着市场观念的深入人心,以利益为价值观核心的思想体系已经形成。人们在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首先会想到有什么合理的报酬,进而决定是否去做和做到什么程度。因此,像“传帮带”这种“无形”的工作由于难以体现、无法考评或者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和嘉奖而最终流于形式。青年教师教学培养工作不利造成了青年教师的成长缓慢。由于没有正确的引导,青年教师容易形成或沾染不良的习惯,产生迷茫的情绪和选择逃避行为,其潜在的影响还存在于所教授的学生。这些现象在高等学校中普遍存在,并且日趋严重[3]。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教学培养模式,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是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一大问题。

  凡事都是两面的,正是由于青年教师的来源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能力强、可塑性强等特点。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特点,对传统的“传帮带”模式进行简化,以“听课培训”为主要方法,进行青年教师的教学培养工作。这样做有利于明确体现指导教师及相关人员的培养工作,进而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相关人员和指导教师、青年教师的能动性,进而快速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一般来讲,青年教师是指35周岁以下的教师。其成长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保护期、适应期、成长期。各阶段的特点及基本教学培养工作原则为:保护期是指青年教师报到当年,原则上不安排教学任务,不考核教学工作量,但需服从学院的教学安排,参加各种教学培训活动,参与熟悉教学过程,学习各种教学技能和方法;适应期是指青年教师第一次正式授课,即新开课阶段,出现的教学问题较为集中,学生意见相对较多,在这个阶段,要对青年教师跟踪听课,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疏导,不应对青年教师偶尔出现的教学问题采用零容忍态度而严厉批评或处罚;成长期是指青年教师已具有一年以上的授课经验,教学能力过关,教学水平稳步提升。

  根据青年教师所处阶段对应的特点不同,具体的“听课培训”做法也不一样。学院是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主要负责单位,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引导全体教师开展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组织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营造教学工作氛围;贯彻执行领导听课制度,加强青年教师自身的教学意识;建立健全监管和考核机制,将青年教师教学培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系是高校中最基层的管理者,承担着第一线的教学管理工作。在青年教师报道之后两周以内,应组织本系教师对青年教师讲课进行听课,填写《青年教师试讲情况调查表》,了解青年教师的授课能力及水平,并以此为依据,结合系里的实际情况,制订《青年教师教学培养计划》:为青年教师确定即将承担的教学任务范围,安排一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在保护期结束时,系应组织对青年教师进行试讲考核,了解青年教师的授课能力及水平,填写《青年教师试讲考核记录(系)》,决定其能否承担一线教学任务。

  指导教师负责青年教师的具体培养工作,应定期与青年教师交流,帮助其提高教学水平及师德修养、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如教案、讲义、板书等)、实验技能等方面。在保护期内,指导教师应组织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的试讲培训,填写《青年教师试讲培训记录(指导教师)》,帮助青年教师强化正确的方法,纠正错误的习惯,最终达到能够独立上课的目的。在适应期,指导教师应跟踪听课,实时监控,填写《指导教师听课表》,转给青年教师进行研究学习。此阶段为实际授课,指导教师通过观察,进一步帮助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强化。在培养期满时,指导教师提交《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考核报告》。

  青年教师作为培养工作的主体,应以积极的态度参加教学培养,服从系里教学安排,主动听课,主动求知。在保护期,青年教师至少听一门完整的课程,并广泛地听取相关课程教师的授课,并填写《青年教师听课记录表》;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种教学活动;在适应期,青年教师应认真备课,为学生上好每一堂课;在成长期,青年教师应至少参加两次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进行锻炼。比赛是一种集群众性、竞赛性、实践性、先进性和示范性于一体的活动形式[4]。其结果固然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教师的水平,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比赛这个过程,引导青年教师对教学进行主动的思考,使青年教师的教学态度更加端正,使得青年教师对教学工作更加注重。

  青年教师教学培养工作很难从结果上区分优劣,只有把握住过程,才能不偏离预期的结果。在我们所构筑的青年教师教学培养工作体系中,各种培养过程都有相应的体现,因此,可以进行有效的监管并进行量化的考核。量化考核后就可以实现量化报酬,其基本原则是:学院和系作为管理单位,青年教师教学培养工作是基本的工作范畴,不做工作量考核。青年教师作为直接的受益人,应服从安排,主动寻求提高机会,也不做工作量考核。指导教师作为实施者,应按照听课培训的次数给予一定的报酬。这样,通过明确工作任务及工作报酬,使得工作职责清晰,再通过教学管理部门的监管,使得整个工作形成了较为合理的运行和监督体系,进而保障了青年教师教学培养工作的顺畅进行。这样,通过量化考核和量化报酬保证了青年教师教学培养工作能够连续开展。

  了解和掌握青年职工当前的思想特。